常昊:世界棋壇離統(tǒng)一規(guī)則還有多遠?
“兩個結合”的辯證思想對當今世界有何啟示?
“零和”走向“和合”是時代方向
從通用人工智能視角看中國思想
正如古希臘哲學之于西方,儒家思想是東亞的共同思想資源,這一點同樣毋庸置疑。
曾經絲綢之路傳入巴基斯坦的中國灌溉技術“坎兒井”,已發(fā)展演變成當?shù)貍鹘y(tǒng)灌溉技術“卡雷茲”,中國專家將其與現(xiàn)代節(jié)水技術結合,形成創(chuàng)新方案,也為文明互鑒書寫了生動注解。
“道”似乎更像是一個動詞而不是名詞,“道”不是一個“事物(thing)”,而是無時無刻不在發(fā)生的“事件(event)”,它發(fā)生于天地之間以及我們自己的身體內部。
飛虎隊精神是美中兩國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中建立起來的非凡遺產,代表著維護正義、捍衛(wèi)和平的勇毅擔當,銘刻著守望相助、患難與共的珍貴情誼,應在兩國人民,特別是兩國青年中代代傳承。
解碼31份省級政府工作報告“科創(chuàng)清單”
評論:大陸的善意,臺灣同胞感受得到
評論:《哪吒2》全球熱映,臺灣何以缺席?
評論:大陸恢復赴臺團隊游釋善意 臺當局應相向而行
評論:對“臺獨”挑釁,半步不退讓
中新網評:勿讓“高鐵上的腳”踢向文明底線
警惕AI薦股“餡餅”變“陷阱”
中新網評:開盒女孩獲取他人信息“超能力”從何而來
中新網評:AI+“Z世代”,助力國際傳播“破壁”“共情”
城市形象,是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,也是城市向世界遞出的珍貴名片。【詳細】
中國經濟第十城之爭,爭的是什么?
花粉擾民非小事 城市治理應以“小切口”改善“大民生”
全球貿易不是“斗氣”籌碼
“演技”再好,也拯救不了爛劇本|新漫評
博弈難見分曉,“友情”翻車現(xiàn)場 | 新漫評
作繭自縛 | 新漫評
國足杭州世預賽,這波消費熱潮有多火?
腰圍三尺八的記者勇闖減重中心!
中國外交如何促進世界和平?
全國碳市場首次擴圍迎來“靴子落地”
中式茶飲掀境外上市熱,背后有何“生意經”?
馬來西亞學者:中國式現(xiàn)代化為全球發(fā)展提供新思路
國際學者:中國式現(xiàn)代化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貢獻智慧 | 世界觀
2025年3月26日
2025年3月25日
2025年3月24日
2025年3月23日
2025年3月22日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